留住楼市“购买力”,温州这项举措已经在行动了?
1
楼市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接盘侠”,你们认可吗?
只要有人买,才会有人卖,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流动起来才是资产,不然就是一堆钢筋水泥糊的壳子。
所以,对于楼市来说,需要在存量之上,挖掘更多增量,才能够一茬接一茬的繁荣生长,反之,缺乏“购买力”的城市就会走向鹤岗。
前不久,温州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数据公报,截至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967.9万人,与2021年末常住人口964.5万人相比,增加3.4万人,其中全市2022年的出生率为6.0‰,死亡率为6.0‰,也就是说在没有自然增长的情况下,3万多人是净流入人口。
图源于温州发布
对于近10年净流出的温州来说,这两年人口开始缓慢增长是城市回血的好事,但无奈的是,2022年1月份市人力社保局露出的数据显示,“自我市实施高校毕业生招引“510计划”攻坚行动以来,去年新引育人才22.47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12%,新增在温就业大学生12.67万人,完成率达目标任务的106%。”
Emmmm...
也就是说,在考虑人口抽样调查有偏差的情况下,大学生or人才还是出现了外流的情况,要是能把外流的这部分人口留下来,以1年10万人的增加速度,不仅25年能够实现千万人口目标,就连楼市都将重新繁荣。
图源于网络
2
如何为温州楼市留住“购买力”?
在这件事情上,温州这两年也确实有努力,除了前面说的“510计划”,还各种企业、项目创新研发,以及包括人才买房补贴等等,但这些显然还不够,且普适性一般。
尤其是对于温州这座房价偏高,房租占收入比例不低的城市来说,解决“住”的问题至关重要,而在此次两会上,也同样强调了“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图源于政府网
再落地点,那就是现在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相较于人才公寓的“高门槛”,保障性租赁住房几近“0门槛”。
只要在温州没有房子,劳动合同一年期,再加上3个月以上社保,就能满足资格,而且房源价格不高于市场价的80%,新开工建设的房源以建筑面积20-35平方米的户型为主;住宅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建筑面积35-70平方米的户型为主。
这也意味着初到温州,初入社会的普通人只要找好工作,就能以相对低的租金安心住下来,普适性肉眼可见。
图源于温州政府网
3
去年8月份,市住建局就表示已经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达4万套(间),虽然后续成果如何没有进一步报道,但已经默默在落地尝试。
在城发集团的公告中,可以看到已经完成了三批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这部分房源都是现成住宅筹集,分别位于新田园七组团、宏嘉大厦、益品居、江岸锦苑、南塘2组团五片区、上美小区、罗湾锦苑、留香园、翡丽湾、百榕大厦、欣翔大厦、安平大厦等。
房源区位图
其中,罗湾锦苑24.96平户型最低租到900元/月,百榕大厦156.33平最高租到8460元/月,价格分区涵盖不同需求段,而且在鹿城区2611元/月(2023.2)的房租均价面前,总体来说还是很有性价比。
而这才仅仅放出了,不到500套。
图源于城发集团公告
据了解,2023年温州全市还将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6万套(间)以上,结合2022年的4万套,相当于完成了此前定下“十四五规划中截至2025年全市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达到13.1万套(间)”一半的工作量。
同时,在土地出让中也增加了租赁用地,比如此前牛山东单元HX-14-A06地块、双岙单元C-02地块、双岙单元C-06地块、双岙单元A-46地块、双岙单元A-58地块等。
而随着这近七万套保障性租赁房流入市场,对无房一族的打工人来说是实打实的好事,还不用中介费。
4
普通租房族得利,也意味着未来房东们会有些烦恼,毕竟租金压了两成,而且租房方式随着官方平台的露出会越来越透明。
但过于的担心并没必要,毕竟全国都在这么搞,上海甚至压价70%,并在2022年筹集了18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如果温州不随大势搏一搏,那么,在上海赚10000住3000 ,跟温州赚5000住1000 ,比起来,哪个更有吸引力呢?
而且,去年我国首个住房租赁基金设立,并准备在一线城市设立地方子基金,为的就是发展住房租赁产业,并且在今年2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堪称租赁市场的“金融16条”,专门为搞租赁的企业打开融资渠道。
图源于网络
也就是说接下来是租赁市场正规军的春天,租赁市场庞大,公家不可能全盘吃下,而ZF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目的是为了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以及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企业。
也就是说接下来租赁市场将出现一批正规军,而能让新市民住下了,留下来的城市,也将收获更长远的回报。
编辑:广州明生医药有限公司
标签:温州,住房,万人,地块,万套,租赁市场,人口,图片,单元,大厦,房源,楼市,城市,全市,也就是说